带您了解菖蒲的历史

摘要  该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典花卉之一,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盆景、盆栽植物素材之一的菖蒲类在中国的观赏应用史、种与品种的进化史以及传统盆养技术分别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值得信赖的结论,填补了中国在此项研究方面的空白。

    菖蒲类系天南星科(Araceae)菖蒲属(Acrous)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是重要的中草药材料,而且也是重要的观赏花卉,在中国已有2100年以上的应用、栽培历史,清代时与兰、菊、水仙一起被喻为“花草四雅”(清.苏灵:《盆景偶彔》)。菖蒲类在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島也具有比较悠久的栽培、观赏历史。流行于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3年)的五山文学中有多篇咏颂盆养石菖蒲的诗、文。朝鲜李朝世宗大王时代(1419~1450年)的名臣姜希颜所著的《养花小彔》中专门有石菖蒲一节。这些诗文的内容反映了日、朝在菖蒲类的鉴赏、风习、栽培技术方面曾深受中国的影响。但对于菖蒲类的观赏应用史、种与品种的进化史及其传统盆养技术因没有学者作过专门研究,尚处于不明状态。故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考证,旨在探明这3方面内容,填补中国此项研究方面的空白。

 

黄菖蒲


 菖蒲类的应用历史

    历史时代不同,菖蒲在中国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中所起作用也有所差异,但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1 对石菖蒲的迷信时期—晋代(265~426年)以前

   从战囯(公元前476~前256年)到秦(公元前221~前206年)、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的700年间,神仙思想盛行于中国,特别是秦始皇、汉武帝,他们把茫茫渤海视为神秘领域,认为海中仙島有生不死之灵丹妙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们产生了对某些中草药植物的盲目崇拜。由于菖蒲类具有“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脏,明耳目,久服轻生不忘,高志不老”(宋.苏軾:《石菖蒲赞并叙》)的医药价值,导致了人们对菖蒲类的迷信崇拜。

1.2  庭园观赏栽培时期—始于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因菖蒲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从西汉起,已开始在皇家园林中栽培。

   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树,有菖蒲百本(六朝.佚名:《三辅黄图》扶荔宫)

   扶荔宫是为在长安栽植荔枝等南方花木而设立的保护设施或场所。元鼎六年为公元前111年,说明中国最迟已在2100年前开始了菖蒲类的观赏栽培。

1.3  盆养观赏栽培时期-始于北宋(960~1127年)  

    北宋时期,尤其是在宋徽宗在位的25年间(1101~1125年),欣赏奇树、异卉、怪石之风盛行于皇室与士大夫之间,同时盆养石菖蒲也成为庭园与书斋中重要的装饰物之一。

   岁十月,冰霜大寒,吾庭之植物无不悴者,爰有瓦缶,置水斗许,间以水石,有草郁然,俯窥其拫,与石相连络。其生意畅遂,颜色茂好,若夏雨解箨之竹,春田时泽之苗,问其名曰,是为菖蒲(宋.张耒:《石菖蒲并序》)

   苏轼(1036~1101年)还记述了书斋中摆饰盆养石菖蒲的情景:

   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宋.苏轼:《石菖蒲赞并叙》)

   作为文人清赏雅玩之趣的盆养石菖蒲,盛行于北宋后,历经近千年,与庭园中栽植菖蒲的习惯相同,一直流传至今。


 菖蒲类的种与品种的进化史   

 2.1 唐代以前以根茎节数记载菖蒲类

   唐代以前的文献中,有关菖蒲类的记载较多,此处选列如下:

    石上菖蒲,一寸九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

    番禺东有涧,生菖蒲,皆一寸九节(晋.嵇含:《南方草木状》)

   石上菖蒲,一寸十二节(唐.张藉《寄菖蒲》)

    菖蒲类为根状茎,唐代以前的文献中多以根茎节数记载菖蒲类。

2.2  宋代依据根茎节数和生长环境分类

   宋代文献中记载菖蒲类的方法比以前有所改进,人们在根据根茎节数记载菖蒲类的还注意到了不同生长环境中菖蒲类的节数有所不同。

   菖蒲,一名昌,其根盘曲有节,状如马鞭大,一根旁引三四根,节尤密。一寸九节者佳。亦有一寸十二节者,一名昌阳(宋.陈景沂《全芳备祖》)。

    菖蒲……生石碛上概节者,良。生下湿地大根者,乃是昌阳,不可服(宋.苏轼:《石菖蒲赞并叙》)。

 

唐菖蒲

   经过分析,作者认为,上记菖蒲很有可能就是现在的石菖蒲(A.tatarinowii),而昌阳很有可能是菖蒲、(A. calamus) (见表1)

表1  菖蒲类在园林中的应用

     TABLE1  Application of  Acorus in  landscape

────────────────────────────────────────────────────────────────────

 编号   名称   学名      古代名称与俗名      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及分布         园林应用

───────────────────────────────────────────────── 

①  菖蒲  A.calamus  泥蒲、白蒲、昌阳     根茎横走,稍扁, 肉质根多    野生、园林水

                                            数具毛发状须根。叶基生,     景栽培

                                            剑状线形。花序柄三棱形,

                                            叶状佛焰苞,剑状线形。花

                                            黄绿色,6—9月开。浆果长

                                            圆形,红色。生于中国各省

                                            区海拔2600m 以下的水边、

                                            沼泽湿地等处

②  石菖蒲 A.tatarinowii    九节菖蒲、     高约40cm,叶剑状。細长的      野生、园林栽

                              岩菖蒲等       佛熖苞淡黄色,花果期2~6     培与盆栽观赏

                                            月,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

                                            海拔20~2600m的密林中的湿

                                            地与溪石上

③ 金钱蒲 A.gramineus      钱蒲、小石     高约20~30cm,菖蒲类中最小    栽培、盆栽观

                             菖蒲等         的种类。中国各地有栽培       

 2.3  明、清代出现多种种、品种

    由于菖蒲类大量的被栽培于庭园与盆景中,从明代开始出现多种种与品种。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菖蒲一节中,详细记载了当时菖蒲类的种:

   菖蒲,一名昌阳,一名昌歜,一名尧韭,一名荪,一名水剑草,有数种。生于沼泽,蒲叶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蒲也,名白菖;生于溪间,蒲叶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蒲也,名溪荪;生于水石之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节,高尺余者,石菖蒲也;养以沙石,愈剪愈细,高四五寸者,叶茸如韭者,亦石菖蒲也。

   上文所记载的昌阳、昌歜,尧韭以及水剑草,是菖蒲属数种植物的别名。作者认为,泥蒲,名白菖者,为现在的菖蒲、水蒲,名溪荪者,并不属于菖蒲属,而属于鸢尾科鸢尾属(Iris)的溪荪(I.nertschinskia(I.sanguinca))。高尺余的石菖蒲者即是现在的石菖蒲。最后记载的高四五寸的种类为长年在盆中栽培的石菖蒲,因逐年修剪而出现低矮状株形而已。接着,王象晋叙述了菖蒲类的品种:

   种类有虎须蒲......又有龙钱蒲......此外又有香苗、剑脊、金钱、牛顶、台蒲,皆品之佳者。

   文中之“种类”一词,基本上为现在的品种之意。上记名除“金钱”属于菖蒲类的金钱蒲(A.graminus)之外,其它全为石菖蒲与金钱蒲的园艺品种。

   清代陈淏子在《花镜》中,也记载了菖蒲类的品种:

   品之佳者有六: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凡盆种作清供者,多用金钱、虎须、香苗三种。

   从上文内容可知,清代继承了明代菖蒲类品种以及品种的名称,文中出现的“品(品之佳者)”一词相当现在的品种之意,这是难能可贵的。

2.4  现代菖蒲类的科学分类

    经过查阅《中国植物志》〔1〕以及其它现代植物书刊,关于中国现在园林与盆栽、盆景中所栽培菖蒲类(特别是石菖蒲)品种,因无学者进行过深入研究之故,尚处于不明状态,现特将日本庭园与盆栽中所栽培的石菖蒲的品种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依据叶型、叶色、生长势等进行分类,在日本石菖蒲的著名品种有:①‘伊达锦’列植于庭园中或散植于枯山水中;②‘胧’适于盆养的小型品种;③‘正宗’适于盆栽;④‘昼夜’最适合浅盆栽植;⑤‘天鹅绒’最适在小盆中栽植观赏。

                    

 石菖蒲的传统盆养技术 

 

3.1  盆养石菖蒲的功益

    盆养石菖蒲始于北宋,能夠历经南宋、元、明、清以至现代的900年间,主要因为它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中具有以下功益。

3.1.1   高雅的观赏植物

      石菖蒲的根、叶、株形以及附着的怪石、盆水都可作为观赏的对象,因而盆养石菖蒲成为庭园与文人书斋中常见的摆饰物。

3.1.2    表现文人淡泊的心境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石菖蒲表现自已的心境,苏轼对石菖蒲的品格记述到:“至于(石菖蒲,作者加)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安岂昌阳所能仿佛哉?“(宋.苏轼:《石菖蒲赞并叙》)。石菖蒲还象征着文人不畏权贵的气胃:”四时青青不改色兮,烈日凝冰无能厄兮“(宋. 王炎:《石菖蒲并序》)。

3.1.3   吸附灯烟,有益人体健康

      盆养石菖也具有吸附烟尘的防护功能,因而,《二如亭群芳谱》中载曰:”有虎须蒲,灯前置一盆,可收灯烟,不薫眼“(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3.2  盆养石菖蒲的栽植(基质)法

3.2.1 附石栽植法

   附石法是传统栽培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多把石菖蒲种植于奇石的洞穴或低凹处,让根扎入石缝中或附着于山石上,具体的方法如下:

   芒种时种以拳石,奇峰清漪,翠叶蒙茸,亦几案间清玩也。石须以上水为良。武康石浮松,极易取眼,最好扎根,一栽便活,然此等石不甚贱,不足为奇品。惟昆山巧石为上,第新得深赤色者,火性未绝,不堪栽种,必有酸米泔水浸月余,置庭中日晒雨淋,经年后,其色纯白,然后种之,箆片扺实,深水盛养一月后便扎根,比之武康诸石者细而短。羊肚石为次,其性最碱,往往不能过冬(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从上文可知,利用附石法种植石菖蒲时,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山石种类,而且还要注意山石的新旧、酸碱性等。石种以昆山巧石为最上等,这早已被记载于宋代的《云林石谱》中。宋代还采取了先种在圆石上,再移植于奇石上的过渡方法:“菖蒲,初种在圆石上,一再移于好石之上,极細而不粗”(宋.吴恽撰,元. 张福补遗:《种艺必用》111条)。

3.2.2 文石栽植法

   文石,是有纹理之石,一般指有观赏价值的小型橢圆状石子。用文石在盆盎中栽植石菖蒲,不仅可起固定根部与植株的作用,而且文石也可成为观赏的对象之一,苏轼曾用文石栽植石菖蒲一盆:“余游慈湖山中,得数夺,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芳郁,意甚焉”(宋.苏轼:《石菖蒲赞并叙》)。

3.2.3 瓦屑栽植法

    清代时瓦屑也成为盆养石菖蒲的基质之一。《花镜》中对此法记载到:“在夏初以竹剪修净,取细砂或瓦屑密种,深水蓄之,勿令见日“〔2〕  。瓦屑保水、透气性良好,旧瓦瓦屑又具有一定的对植物生长有益的营养成分,因而,瓦屑也是盆养石菖蒲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栽培基质。

3.2.4 砂栽植法 

    《二如亭群芳谱》中对明代用砂作基质栽植石菖蒲的方法有如下记载:

   夏初取横云山砂土,拣去大块,以淘浄粗者,先盛半盆取其泄水。细者蓋面,与盆口相平。大巢一可分十,小巢一可分二三。取圆满而差大者作主,余则视盆大小旋绕明植。经雨后其根大露,以砂再壅之,只须置阴处,朝夕微微洒水,自然荣茂(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以上文内容可知,砂中栽植法主要用于石菖蒲的盆中分株繁殖。

3.2.5 木炭种植法、水培法以及综合法

   《二如亭群芳谱》与《花镜》对石菖蒲的木炭种植法作了如下记述:“若种炭上,炭以有皮者佳。”“至梅雨时,用米饭同子嚼碎,喷于火炭上,则子自然生。”木炭种植法多用于播种繁殖。

   栽植时固定于带洞的木板上,然后把根部浸入水中,可以进行水培。“根宜蓄水,而叶不宜近水,以木板刻穴架置宽水瓮中,停阴处,則叶向上”(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除了上述各法外,明代以后还采用了两种或多种基质配合使用的方法,在此名为综合法,如“种以清泉洁石,壅以积年沟中瓦末,則叶细”(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3.3  盆养石菖蒲的养护管理

   苏轼在《石菖蒲赞并叙》中记载:“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可见,石菖蒲虽为草本,栽植于盆中后,如果管理得当,也可数十年苍翠茂盛。要使盆养石菖蒲常年不枯,养护管理十分重要。中国在盆养石菖蒲的养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方法。  

3.3.1 光照条件

   石菖蒲生长于林下溪水旁,为阴性植物,因而盆养石菖蒲应避免光照。但为了保持低矮的棵形(观赏的需要),又应给予一定的非直射光照。盆养石菖蒲在白天应置于书斋窗户旁,或者庭园中的檐下、树荫,夜间应置于庭园中,接受自然的雨露。古人的经验是:“夜移见露,日出即收”,“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

3.3.2 越冬管理与早春保护   

   石菖蒲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南各地。黄河流域以南可以自然越冬,但在北方各地栽植,特别是盆栽,更需要保护越冬。

   十一月宜去水藏于无风寒密室中,常瑾其户,遇天日暖,少用水浇;或以小缸合之,则气水洋溢,足以滋生(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凡冬月收石上菖蒲,须是先用大物贮砂,砂布满,然后置菖蒲根于砂中,不大没其苗,顿于向阳处收之,三五日间,亦须以浄水汉灌溉,但勿令冻,冻则损根,其苗则槁矣(宋.吴怿撰,元. 张福补遗:《种艺必用》111条)。

   上述文献记载了盆养石菖蒲的室内保护、小缸倒扣以及根部砂埋的三种方法。值得注意的还有石菖蒲不耐早春寒风,移出室外时应慎重:“菖蒲极畏春风。春未始开,置无风处。谷雨后則无患矣”(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3.3.3 浇  水  

   浇水是盆栽、盆景日常管理中最主要的内容。盆养石菖蒲以浇灌雨水与泉水为佳:“石菖蒲,须用石泉及天雨水,不可用河、井水”(宋.吴怿撰,元.张福补遗:《种艺必用》111条)。浇水时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添水不换水,添水使其润泽,换水伤其元气。”这可能由于菖蒲类的根部对冷热敏感,全部換水后与以前盆水产生温差,伤害根部,因而每次只少量添水;二是“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润生,浸叶则溃烂“(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浇水过程中,用水冲冼根部可以促进石菖蒲的生长,提高观赏价值:”石菖蒲喜冼根,频冼则叶細而极秀发“(宋. 吴怿撰,元.张福补遗:《种艺必用》111条)。

3.3.4 施   肥 

   盆养石菖蒲因栽培基质中或者水培时缺少养分,有时会产生黄叶现象而需要施肥。明代多施用鼠粪与蝙蝠粪:”如患叶黄,壅以鼠粪或蝙蝠粪,用水洒之“(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3.3.5 修   剪                    

   盆养石菖蒲的修剪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剪除枯黄叶与病虫伤害过的叶片;二是为了促使从根基萌发新的叶丛。前者多于四月进行:”四月初旬......粗叶修去。“后者多于生长旺盛的夏季进行:”宜剪不宜分,频剪则细短,频分则粗稀“(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结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对菖蒲类在中国的观赏应用史、种与品种的进化史及传统盆养技木诸方面可得出以下结论。

      ⑴ 菖蒲类在中国的观赏应用史可分为3个阶段:晋代以前是人们对菖蒲类的崇拜与迷信时期;从西汉开始在庭园中进行观赏栽培;从北宋开始在盆器中进行观赏栽培。作为庭园观赏植物,菖蒲类在中国已有21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作为盆景、盆栽植物,已有900年以上的历史。

      ⑵ 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中囯对菖蒲类的种类、品种的记载与分类方法有下列4种:唐代以前以根茎节数记载菖蒲类;宋代依据根茎节数与生长环境对菖蒲类进行记载与分类;明、清代依据生长环境与株形对菖蒲进行分类;现代用科学的植物分类法进行分类。根据考证可知:中国从明代起菖蒲类开始出现多种种与品种。

      ⑶ 根据栽培(附着)基质与栽植方法的不同,传统的盆养石菖蒲有附石栽植法、文石栽植法、瓦屑栽植法、砂栽植法、木炭种植法、水培法以及综合法等多种。

      ⑷ 本文最后还对传统盆养石菖蒲的养护管理技术与方法,包括光照条件、越冬管理与早春保护、浇水、施肥以及修剪等方面作了分析与总结。

 

参 考 文 献

  〔1〕中囯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十二卷. 第二分冊.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9

  〔2〕陈淏子辑. 花镜. 修订版. 伊钦恒校注.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341

 

原载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20卷 第二期 1998年3月

 

     为方便爱好菖蒲的朋友进一步深入对照阅读,现将该论文中所应用的部分著述文字附彔於下,以供参考。

 

 附彔:

[清]陈淏之《花镜》卷六花草类考菖蒲 昌阳:
菖蒲一名菖斀zhú,一名尧韭。生于池泽者泥菖也,生于溪涧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间者石菖也。叶青长如蒲兰,有高至二三尺者。叶中有脊,其状如剑,又名水剑。其根盘曲多结,亦有一寸十二节至二十四节者。仙家所珍。惟石菖蒲入药。品之佳者有六: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凡盆种作清供者,多用金钱、虎须、香苗三种。性喜阴湿,用沙石植者叶细,泥土植者叶粗。

其法:在夏初以竹剪修净,取细沙或瓦屑密种,深水蓄之,勿令见日。秋初再剪,不染尘垢,及犯油腻,并猫吃水,则叶青翠,细软如丝。尤畏热手抚摩,宜作一线卷小杖,时挹其叶。霜降后须藏于密室,或以缸盖之,至春后始出,不见风雪。岁久不分,便细密可爱。若石上种者,尤宜洗净,当浇雨水,勿见风烟。夜移就露,日出即收。如患叶黄,壅以鼠粪,或蝙蝠屎,用水洒之。如欲苗直,以棉裹箸头,每朝捋之。

又一种生下湿,而叶无脊,根粗大如指者,名昌阳,肥则开花结子,候子老收之。至梅雨时用米饭同子嚼碎,喷于火炭上,则子自然生。苗必细极不用烦剪。

昔人种诀云:“春迟出(春分方出),夏不惜(四月十四菖蒲生日,用竹剪去净,自生,不爱惜),秋水深(深水养之),冬藏密(须藏密室)。”又忌诀云:“添水不换水(添者虑其干,不换存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沾雨露,见日恐焦枯),宜剪不宜分(频剪须细,或逐叶摘剥更妙,多分则叶粗),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润,浸叶则烂)。其法尽之矣。此皆为盆玩而言,若人药用,不必如此调护也。灯前置一盆,可收灯烟,使不薰眼,蒲花人食之,可以长年,然不易得。昔苏子由盆中菖蒲,忽开九花,人以为瑞。蒲之根,白节疏者可作葅,俗于端阳午时,和雄黄舂碎,下酒饮,谓之蒲节酒。

  


苏轼《石菖蒲赞(并叙)》

 

《本草》:菖蒲,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
久服轻身不忘,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
注云:生石碛上穊节者,良。
生下湿地大根者,乃是昌阳,不可服。
韩退之《进学解》云:“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稀苓。”
不知退之即以昌阳为菖蒲耶?抑谓其似是而非不可以引年也?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
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
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
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至于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
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
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

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赞曰:清且泚,惟石与水。
托于一器,养非其地。
瘠而不死,夫孰知其理。
不如此,何以辅五藏而坚发齿。

 

明代王象晋编撰的《群芳谱》中之“菖蒲”条

 

菖  蒲①

   一名昌阳,一名菖歜,一名尧韭,一名荪。有数种。生于池泽,蒲叶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蒲也,名白菖。生于溪询,蒲叶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蒲也,名溪荪②。生于水石之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节,高尺余者,石菖蒲③也。养以沙石,愈剪愈细,高四、五寸,叶茸如韭者,亦石菖蒲也。又有根长二、三分,叶长寸

许,置之几案,用供清赏者,钱蒲也。服食入药,石蒲为上,余皆不堪。此草新旧相代,冬夏长青。《罗浮山记》言:“山中菖蒲一寸二十节。”《本草》载:“石菖蒲一寸九节者良”。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脏,通

九窍,明耳目,久服可以乌须发,轻身延年。经曰:“菖蒲九节,仙家所珍。”《春秋斗运枢》曰:“玉衡星

散为菖蒲。”《孝经授神契》曰:“菖蒲益聪。”生石碛者祁寒盛暑,凝之以层冰,暴之以烈日,众卉枯瘁方

且欝丛茂,是宜服之却老。若生下湿之地,暑则根虚,秋则叶萎,与蒲柳何异,乌得益人哉?种类有虎须蒲,灯前置一盆可收灯烟,不薰眼。泉州者不可多备,苏州者种类极粗。盖菖蒲者木性,见土则粗,见石则细。苏州多植土中,但取其易活耳。法当于四月初旬收缉几许,不论粗细,用竹剪净剪,坚瓦敲屑,筛去粗头,淘去细垢,密密种实,深水蓄之,不令见日,半月后长成,粗叶剪去,秋初再剪一番,斯渐纤细。至年深月久,盘根错节,无尘埃、油腻相染,无日色相干,则自然稠密,自然细短。或曰,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无踰宜积梅水渐滋养之。又有龙钱蒲,此种盘旋可爱,且变化无穷,缺少亦活。夏初取横云山砂土,拣去大块,以淘尽粗者,先盛半盆,取其泄水细者盖面,与盆口相平。大窠一可分十,小窠一可分二、三。取圆满而差大者作主,余则视盆大小旋绕明植。大率第一回不过五窠六窠,二回倍一,三回倍二,斯齐整可观。经雨后其根大露,以沙再壅之。只须置阴处,朝夕微微洒水,,自然荣茂,不必盛水养之。一月后便成美观,一年后盆无余地,二年尽可分植矣。藏法与虎须蒲略同。又有香苗、剑脊、金钱牛、顶台蒲,皆品之佳者,尝谓化工造物,种种殊途,靡不藉阳春而发育,赖地脉以化生,乘景序之推移,而荣枯递变均未足拟,卓然自立之君子也。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乌可以常品同之哉?他如水蒲虽可供葅,香蒲虽可采黄,均无当于服食,视石蒲不啻经庭矣。

   栽种养盆蒲法:种以清泉洁石,壅以积年沟中瓦末,则叶细。畏热手抚摩及酒气、腥味、油腻、尘垢污染,若见日及霜雪烟火皆蕤。喜雨露,遂挟而骄。夜息至天明,叶端有缀珠,宜作绵卷小杖挹去,则叶杪不黄。爱涤根,若留以泥土,则肥而粗。须常易去水滓,取清者续以新水养之。久则细短,油然葱蒨。水用天雨。严冬经冻则根浮萎腐。九月移置房中,不可缺水。十一月宜去水,藏于无风寒密室中,常瑾其户。遇天日暖,少用水浇,或以缸合之,则气水洋溢,足以滋生,不然便枯死。菖蒲极畏春风,春末始开,置无风处,谷雨后则无患矣。语云:“春迟出,春分出室,且莫见雨。夏不惜,可剪三次。秋水深,以天落水养之。冬藏密,十月后以缸合密。”又云:“添水不换水。添水使其润泽,换水伤其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宜剪不宜分,频剪则短细,频分则粗稀。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滋生,浸叶则溃烂。”又云:“春初宜早除黄叶,夏日长宜满灌浆,秋季更宜沾重露,冬宜暖日避风霜。”又云:“春分最忌摧花雨,夏畏凉浆热似汤,秋畏水痕生垢腻,严冬止畏见风霜。”

   养石蒲法:芒种时种以拳石,奇峰清漪,翠叶蒙茸,亦几案间雅玩也。石须上水者为良。根宜蓄水,而叶不宜近水。以木板刻穴架置宽水瓮中,停阴所,叶则向上。若室内即向见明处长,当更移转置之。武康石浮松,极易取眼,最好扎根,一栽便活。然此等石甚贱,不足为奇品。惟昆山巧石为上,第新得深赭黄者,火性未绝,不堪栽种。必用酸米泔水浸月余,置庭中日晒雨淋,经年后,其色纯白,然后种之,篾片抵实,深水盛养一月后便扎根。比之武康诸石者,细而且短。羊肚石为次,其性最咸,往往不能过冬。新得者枯渴,亦须浸养期年,使其咸渴尽解,然后种之,庶可久耳。凡石上菖蒲,不可时刻缺水。尤宜洗根,浇以雨水,勿见风烟,夜移见露,日出即收。如患叶黄,壅以鼠粪或蝙蝠粪,用水洒之。若欲其直,以绵裹筋头,每朝捋之亦可。若种炭上,炭必有皮者佳。菖蒲梅雨种石上则盛而细,用土则粗。   (《艺苑谱》)

    

   诠释:

   ① 菖蒲系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学名Acoruscalamus。又名白菖蒲,水菖蒲(《名医别录》〉。叶狭长,排列成两行,主脉显著。初夏间抽花茎,着生小花,淡黄色,穗状花序圆柱形。菖蒲味辛性温,有祛痰湿、开心窍的作用,并有散风湿之效,可治关节疼痛。全草可提取芳香油。

   ②溪荪,亦称水菖蒲,系鸢尾科多年生草本。叶细长。初夏自叶间抽花茎,顶端着花2-3朵,花大,色紫或白,花盖6片,外层三片下垂,其基部内面有网状斑纹。名见《本草》。

   ③石菖蒲,亦称细叶菖蒲,系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生水边,有芳香,学名Acorus gramineus。形似菖蒲,但植株矮小。叶线形,主脉不明显。初夏抽花茎,穗状花序圆柱形,着生多数黄色小花。变种颇多,小形者供盆栽观赏。